璞永義竹學堂
2025 九月份聯絡簿
本月小故事
2025璞永小學堂的相見歡,對於原生在嘉義義竹遠鄉的孩子, 可稱為是一段喚醒「生態良知」 擦亮眼睛的「奇幻之旅」。
在真實的日常環境周遭中,處處可見的光電板。因著家中阿公阿嬤因年邁,農地、漁塭無力再耕,再養殖,的現實考量下,將地租給光電廠「種電」。經濟收益佳,更確保全家20-25年生活無虞之下,用土地種電絕對是最佳的選項;在這兩天一夜的旅行中,對這群孩子而言確是充滿了震撼與反思。
感謝文曄基金會、璞永建設為義竹孩子邀請「 臺青藝童看見台灣」團隊及齊柏林基金會萬執行長解說的「看見台灣」。晚上回到聖道明在分享聊天中,我跟孩子們說今天帶著你們畫畫創作齊柏林空拍稻田裡的大腳印,的大哥哥楊可煌是瑀彤老師的兒子,今年才剛高中畢業。他是台灣青年展的創辦人、執行長;小的瞬間圈粉,我請大孩子們打開手機、搜尋「楊可煌」,並從聖經的經節中找出一段來詮釋這個大哥哥今天帶給你們甚麼樣的想法;他們說 提摩太前書 4:12「不要讓任何人輕看你年少,反要在言語、行為、愛心、信仰、純潔的事上,都做信徒(我們)的榜樣」。我好感動!
信仰讓我們知道上主隨時與我們同行,原本第二天小潔為我們安排行程搭捷運到淡水走讀。但就那麼奇妙,與齊柏林基金會執行長在「 臺青藝童看見台灣」相遇。
「齊柏林空間」就在淡水,我們馬上決定將「齊柏林空間」列入走讀行程。執行長除了安排我們免費參觀,更聯繫導覽解說。當我們結束淡水走讀行程,坐在遊覽車上,維哲問:老師,光電板下的泥土25年沒有照到太陽,那以後能做甚麼?
兩天的旅程中,學生們看到了土地的珍貴面,更奇妙的在孩子的大腦裡播下一顆如何復活泥土的種子,我們都無法知道未來走向;讓下一代孩子學習與這塊土地共存、和對話,並認真思考台灣這塊土地才是我們賴以生存的憑據,才是他們亟需的人文素養。



